leyu乐鱼体育全站app登录 leyu乐鱼体育全站app登录

青春洛阳 奋斗有我

来源:leyu乐鱼体育全站app登录    发布时间:2024-01-21 06:10:29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每个时期,都有无数青年才俊涌向洛阳,为城市发展贡献他们的青春力量。眼下,洛阳正在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后浪”奔涌、奋斗逐梦,成为真正的青春之城、梦想之城、创业之城。

  近日在网上读闲书,忽遇“Z世代”,一时不解其意。赶紧上网搜索,才知道“Z世代”作为网络流行语,是新时代青年的代名词,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也是最有希望、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细看之下,“Z世代”作为网络语言已出现20余年,看来自己真的已经out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年华已慢慢离去。但每当看到身边那些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心里也总是充满无限的羡慕和期待。想起当年大学刚刚毕业,自己也才20岁出头,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到向往已久的洛阳工作和生活,周围是无数羡慕的眼光,心中弥漫着幸福和憧憬。那时我在钢铁企业工作,适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一个个为洛阳的发展尽情挥洒着极高的工作热情。可以说,改革开放初期也是洛阳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重要时期,凝聚了那一代人的奉献精神和辛勤汗水。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正是他们成就了不同时期的城市辉煌。20世纪50年代,“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有7项落户洛阳,来自上海、哈尔滨、长春等全国各地的10余万年轻的技术人员、产业工人援建洛阳,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建功立业,使洛阳成为一座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实力突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洛阳紧抓加快发展的历史新机遇,持续完善现代化工业体系,大力实施“河洛英才计划”,积极引进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目前已形成装备制造、石油化学工业、有色金属、硅光伏及光电、能源电力五大传统产业基础雄厚,电子信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蒸蒸日上的新局面。惠普、中兴、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平安保险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高端项目先后落户洛阳。尤其是我们引进的“清洛基地”(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科学技术创新团队,近300名成员平均岁数32.8岁,硕博占比近50%。成立以来,先后参股孵化科技型企业20余家,累计估值近20亿元,为洛阳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洛阳坚定树立“创新引领发展”的新理念,业已形成了“青年是城市的希望”“青年决定城市的未来”的共识,全力吹响了“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冲锋号角,大力实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快洛阳发展的春风劲吹、满帆竞进。如何落实创新引领发展,怎么来实现青年友好,怎么来引进“Z世代”各类人才来洛创业,如何避免“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等诸多问题,这既是对如何“加快洛阳发展”的时代之问,也是对科学管理智慧、能力、水平的考验,更是对竞争力、执行力、发展力的检验。这是我们洛阳人的必答题,也是能否重振洛阳辉煌的关键,让更多的“Z世代”各类人才“又逐春风到洛城”将是重中之重。

  在洛阳,保留历史风韵最多的,莫过于老城;在老城,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青年宫。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夜幕降临,疲惫不堪的城市恢复平静。而在青年宫,即便是凌晨,依旧灯火璀璨,流光溢彩。CD店放着流行音乐,砍价声伴随音乐声淹没在欢笑里,喧闹吞噬了城市的宁静。一座城在青年宫的灯火下,诉说着青春的记忆。

  那时候,我正在洛阳求学,和同学们到青年宫逛夜市,看到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看到热闹的地摊,有生意头脑的马哥说,这里晚上这么多人,咱们也摆个地摊吧。当时,都是学生也没什么钱,于是我们宿舍五个人拿出了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开始在青年宫摆地摊,卖袜子、袖套、发夹、钥匙扣、水杯等日用品。

  于是,在星期天,我们骑着自行车,天不亮就到关林批发商业市场,一次次挑货,一趟趟送货,十几公里的路程,一天要跑三四趟。暮色降临,华灯初上,开始“占摊大战”。可占摊是个技术活儿,好的位置下午都被占完了,况且我们这种“流动商贩”只有在周五到周日晚上来,一般没有固定的位置,于是我们只好找电影院门口、烧烤摊旁边的边角之地摆摊。一天下来,也就卖个一百来块钱,虽然少,但利润基本对半,两三个月的时间,本钱也基本回来了。

  为了筹集下学期的学费,暑假的时候,我们到郊区收了西瓜,蹬着三轮车,拉到青年宫夜市摊上去卖。三伏天,烈日当头,挥汗如雨,拉着几百斤的西瓜,有的推,有的拖,黄昏的时候到了青年宫。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吆喝,有的切瓜,有人问了还免费让品尝,几周下来天天卖空,收获颇丰。

  一天晚上,酷热难忍,卖瓜正当时,可天公不作美,突然暴雨倾盆而下,我们只好躲在旁边烧烤摊的伞下避雨。热情瞬间被暴雨浇灭,喧嚣的街道只剩下雨声,我们几个人望瓜兴叹,不知道该怎么样处理那半车西瓜。烧烤摊上的人也逐渐散去,摊主说,你们是学生吧,白天晒成“非洲人”,晚上淋成“落汤鸡”,能坚持个把月,不容易!我这肉串烤了这么多,人也走了,我请你们吃烧烤,你们剩下的西瓜顶给我就行了。

  他看得出我们的艰辛,我们也听得懂他的好意。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时光里的深情,市井里的温情,在那个盛夏如一抹清凉,让人终生忘怀。那夜,我们吃着烧烤,喝着啤酒,青春的汗水,如同那夜的雨水一样,深深地渗透在洛城的土地里。

  我的青春,从那个夏天的青年宫出发,如今已走到中年。现在的青年宫,依然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在这座古城里记录着发展、记录着变化、记录着青春。

  沿洛阳城一路北上,翻越邙岭,跨过黄河,眼前便出现一座石化小城,这里就是大庆路的家。

  大庆路,单从名字上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一条有着浓郁时代痕迹的路。大庆路并不长,北临洛阳石化总厂正大门,南接河阳路,位居吉利城区的中部,全长不过一公里左右。

  四十多年前,当洛阳石化的前身——河南炼油厂落户到黄河北岸吉利时,彼时尚在幼年的我,迷茫地望着还是一条灰突突的砂石路面,路两侧空旷寂寥、连棵像样的树也没有的大庆路,无法想象它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要在一片荒野乡村上建设一座特大型国企不是喊几声口号就能完成的。在没有大型现代化机械施工设备、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的前提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油建工人俯下身来,踏踏实实地开始做炼油厂的基础建设。

  大庆路一头连着新建的第一生活区,一头连着炼油厂大门,工人每天迎着朝霞从这条路进厂上班,晚上踏着余晖从这条路回家休息。

  建厂初期的困难之多是不可想象的。生活区的建设赶不上支援工人的数量,很多工人只能借住在附近农村的老乡家或废弃的屋棚里,没有电就点煤油灯,没有生活用水就去黄河里挑。

  当岁月的脚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庆路渐渐热闹起来,两旁已经有了不少建筑。炼油厂大商店就是它的新邻居,店内宽敞明亮,商品丰富,包罗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能做到一站式服务。

  大庆路的真正辉煌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位于路北东侧的石化俱乐部建成并开放。这座俱乐部不仅外形时尚,内部结构符合常理,还有个升降舞台。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各种文艺演出团体也随之纷至沓来,让不长的大庆路活力倍增。

  1993年年底,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单系列年产500万吨炼油工程在洛阳炼油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全面交付生产,为洛阳石化第一次大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后这些年,大庆路的建设加快了步伐,石化总厂办公楼、宝缘大酒店、石化宾馆、文化宫等高标准建筑整齐排列在大庆路两侧。路南头的老电影院也完成了历史使命,悄然退场,接替它的是现代气息十足的世纪广场。

  洛阳石化建厂四十余年,把黄河岸边的荒郊野岭逐渐改变成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城区道路五横十纵,大庆路已然成为其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大庆路虽不及上海南京路的繁华,也没有北京前门大街的厚重,但它见证了吉利的从无到有,目睹了洛阳石化的从弱到强,也陪伴我度过了风风雨雨的半生。

  五年前,在市发明协会组织的一次交流会上,我认识了发明爱好者老程。老程是那次会议的热点人物,主持人隆重介绍了他:初中毕业,自学成才,拥有数十项发明专利。

  有过几次接触,我和老程熟络起来。老程是一位憨厚的中年男人,中等身材、微胖,家住城中村,初中毕业后就开始闯荡社会。他干过装修,开过饭店,修过汽车,干啥啥行,是亲朋好友眼中的大能人。

  多年前的一天,他在朋友的厂里,第一次见到粮食烘干设备。当时朋友抱怨说,设备能耗太大,用不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程想,烘干设备是新鲜事物,将来一定大有市场。有一天,老程看电视科普节目,受到启发,脑子灵光一闪:真空状态下烘干粮食不是很节能吗?新奇的想法,让老程兴奋得彻夜难眠。

  老程本来在修车店干活,突然辞职了,整天窝在家里看书、查资料,有时还跑到图书馆,一泡就是一天。他买来一大堆农机资料,解剖各种粮食烘干机的结构,又读了一些真空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后形成真空烘干的初步思路。然后,老程就开始画图。老程没学过制图,又买来制图教科书,一边学习一边画。三个多月,老程用废了一箩筐纸,终于画出烘干机的图纸。

  老程把制造任务委托到一个机械厂,自己天天待在厂里,立即处理制造中遇到的问题。一个月后,烘干机造出来了,老程马上送到朋友的厂里,进行试用。朋友使用后,证明老程的烘干机非常节能,很有实用价值。

  初次成功,让老程兴奋得整夜睡不着。小时候,老程就喜欢动手做各种玩具,那时他的梦想是当一个发明家。走向社会后,老程心中的梦渐渐远去了,没想到,风风雨雨过后,梦想又重新燃烧起来。

  老程把发明当作今后的事业,全身心投入粮食烘干技术探讨研究,不停地改进革新、改进,先后发明了真空通用烘干机,以及豆类、玉米、花卉等专用烘干机。一些做粮食深加工的企业,找到老程订制烘干机,老程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老程把赚来的钱又投入新的研究之中,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走出良性发展的路子。

  前几日,我见到老程,发现他消瘦了许多,认为他一定是累坏了。老程笑着反驳说:“搞发明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累,因为世上最有意思的事就是搞发明。”

  1968年,他从长垣家乡参军,后换防孟津中队服役,入党、提干。我作为第一批知青,下乡到孟津,返城后在朝阳锻压机械厂当了工人。1973年我俩经人介绍相识,结婚、生子,在部队大院过着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

  到了1983年,祖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在蒸蒸日上,国家为了更好的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弥补被耽误了的一代人的学业,设立了大专“函授教育”。这一举措重新点燃我们的求知欲望,我俩不顾工作繁忙和孩子幼小,各自报考了喜欢的专业。自此,我们相互支持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他去外地学习、考试,我承担全部家务。我去洛阳市区听课,他做饭、管孩子。我们各自取得的成绩,都有对方的默默支持。

  1986年年底,当了18年兵的丈夫转业了,被安排到了吉利税务局工作,我在孟津也换了单位。我们分居两地,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丈夫面临二次就业,感觉前途迷茫,无所适从。他整天愁眉不展,我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安慰他,急得我生了一场大病……他更是两头挂心,一下子白了头,苍老了许多。

  人生的困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一个道理他懂;员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我也知道。路就在脚下。丈夫来到新单位,一切从零开始,熟悉新的业务,适应新的工作。

  我带着儿子留在孟津,等待团圆的机会,除了勤奋工作,又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有句俗语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我不信这个。我把学习时间安排在晚上,虽然记忆力会降低,但理解能力还不差。在不断学习中,我涨了知识,充实了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1990年,我们一家人终于在吉利团聚了。他在吉利税务局工作,我在市工商局吉利分居工作。此时,我和老伴都正是风华正茂、为吉利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好年华。

  我们在吉利工作、生活了将近20年,2003年退休后到洛阳市区定居至今。回首我和先生的青春时光,可以骄傲地说,是奋斗的时光,是提高的时光,是收获的时光,是传递正能量的好时光!